《两汉简史》转载请注明来源:13小说网13xiaoshuo.cc
拜祭完项羽后,刘邦第一件事情就是解除韩信的兵权,将之从齐王徙为楚王。这次的夺取兵权,各种史书上也是简约至极。仅一句“汉王还至定陶,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为何如此以及韩信的反应等等都未记录。当然,原因我们都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刘邦对韩信忌惮之深。估计此时再一次被这样措手不及夺走兵权的韩信已经开始悔恨不听蒯通之言了。
项羽已经死了,韩信也没兵权了。刘邦明白,此时的天下已经没有敌手了,布衣的天子之路已经到达顶峰,应该建国称帝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做皇帝这件事,历来都是别人“主动”提议,然后皇帝“勉强”应允。几乎所有的开国之君又或“被迫”接受禅让的皆是如此。纵然明眼人都能看清事实与本质,但这块“牌坊”总是要立一立的,流程总是要走一走的。
于是,刘邦属下的诸王诸侯将相臣子一起联名上书,请求刘邦登基。刘邦“极力推辞”下,众人依旧不依不饶。最终刘邦只能“勉强应允”。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于汜水之北的定陶宣布称帝,国号“汉”。以吕雉为皇后,刘盈为太子,定都洛阳。一个崭新强盛的朝代来临。为了将之与后来刘秀所建立的东汉区分,史称“西汉”。
新的朝代,需要讲述的事情太多,我们一件件来。
国建好了,首先要决定的就是首都。最早刘邦定的首都是洛阳,后来经娄敬劝说,又征求张良的意见,决定以长安为首都,意为“长治久安”。
娄敬的观点大致有三点。第一,汉朝与周朝不一样。周朝是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累积,得到了八百诸侯的拥护,才建都于天下中心的洛阳。而如今汉朝是靠武力征伐而来,战火刚熄,天下未平。洛阳虽然四面环山,但是四通八达,无险可守。建都于此,是将自己置于险地。第二,正是由于天下大事未定,如果据关中而守,一旦有变,进可攻退可守,最少也可以占据原来的秦地。而且扼守住函谷关,就等于扼住了天下的咽喉。第三,洛阳已经久经战火,而关中有着秦人数代开发的底子。物阜民丰,八百里秦川,千里沃土。
刘邦听了娄敬的建议后,当即心动。因为他自己的天下正是据关中而来的。但是诸大臣反对者颇多。因为刘邦属下大多是关东之人。后来刘邦询问张良,张良大力赞同娄敬提议,于是刘邦决定定都关中。娄敬也因此被赐姓为刘。
本来关中第一选择肯定是咸阳。但是咸阳被项羽火烧秦宫,基业毁于一旦。而且秦都咸阳,二世而亡。所以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在咸阳以东、渭水以南置长安县,命萧何主持修筑新城,名为“长安”。与以前的秦宫仅一水之隔。两年后,刘邦迁都于此,改长安城所在区域为“京兆”,意为“京畿之地”。
刘邦一共在位八年,直到他驾崩,长安城还未修好,仅仅修了长乐宫和未央宫。之后的皇帝不停建设,直至汉武帝时期,长安城才完全竣工。汉人用了百年的时间,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汉长安城约有36平方公里,比同时期的罗马大四倍。此后两百余年中,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中心。一千一百余年中,共有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与东都洛阳并称千年古都。
首都选好了,该分封功臣了。刘邦的分封规模之大堪称史无前例。这也说明刘邦是个念旧的人。但他的念旧仅限于绝不会背叛他的人。对于他所认定有威胁、会背叛的人,刘邦绝不会手软。我们接下来就会讲到。
念旧的刘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陆续封了143个位次的列侯。有些位次并列多人,所以实际分封的人数远多于143人。这些人的涵盖面极其广泛。有已故的功臣,由于没有子嗣,刘邦让其母继承了侯位,还在所有功臣中位列第七。也有刘邦称沛公时,第一个打开沛县城门迎接刘邦的人。还有为刘邦大业所牺牲的例如郦食其、纪信等等,刘邦把他们的子嗣都封了侯。其余随着刘邦建功立业的更不在话下。
有一份表叫做《西汉功臣排名列表》,上面详细名列了这143个爵位的排行高低以及食邑数量。里面陈平位列第47名,张良位列第62名,明显与他们的功绩不符。现代很多人还特地写了文章来寻找来解释排名如此之低的原因。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劳心劳力的研究这个排名。因为这份表虽然见于史书,但大概率是由后人编纂的,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就拿陈平来说,他是第一批被刘邦封侯的人之一。第一批总共十人,陈平排名第九。总不可能刘邦先封陈平为侯,然后特地在他前面空了四十六个爵位,等想到该封谁了再补上,反正陈平已经精确的被认定为第47名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冢中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