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中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邦准备一举打垮项羽。不单召韩信、彭越前来会师,英布、刘贾等也尽皆奉命出兵攻楚,入九江、围寿春,策反了楚将周殷。周殷是项羽麾下重要将领,主持南方军政,统领九江军队。可惜在项羽大难临头之际背楚投汉。周殷背楚,攻下六县,迎接英布、刘贾,随之攻打城父。
韩信由齐南下、彭越由梁西进、英布刘贾由城父北上、刘邦自己则率部由固陵东出,合围项羽。项羽被迫退往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刘邦数路大军会于垓下,准备进行楚汉最后一场决战。
刘邦另一个项羽及不上的优点就是知人善用。不管此时的刘邦心中对韩信有何芥蒂,他都明白主将的位置韩信远比自己合适。所以任命韩信为主帅。此时汉军部队人数已经失考,有说三十万的,也有说六十万的。楚军兵力则在十余万左右。这个比例差其实远小于彭城之战的比例差。可惜项羽没有再次上演神话。因为他的对手已经不再是刘邦,而是军事能力绝不逊于他且尤有过之的韩信。这也是秦末汉初之际,两颗最耀眼的将星第一次同时也是唯一一次的交锋。天下谁属,一战而定!
此时的韩信占据着巨大的优势。因为汉军数路人马已经团团围住项羽,使其深陷“十面埋伏”之境,楚军的心理负担可想而知。韩信将自己所统领的先锋大军分为左、中、右三路,自己亲率中路军先向楚军发起进攻。项羽负隅顽抗,西楚铁骑,威势犹存。韩信趁楚军冲击之时,佯装败退,诱使楚军深入。然后命左右两翼上前包夹,将楚军冲散夹断。韩信趁势回军,全军发起总攻。楚军被分隔为数部,顶不住如潮水般涌来的汉军,最终被一一歼灭,残余者皆降。项羽率仅存两万余人退回垓下筑垒坚守。
汉军怕项羽困兽犹斗,自己不免伤亡惨重。于是使用了一条绝世妙计,那便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四面楚歌”了。我一直想知道是谁想出了如此经典的一招攻心之计,衷心佩服。可惜史无记载。
楚军在夜间忽然听闻四面八方都传来楚歌之声。自项羽而下,莫不以为楚地尽入刘邦之手。穷途末路之际忽闻乡音,杀伤力实在太过巨大。楚军纷纷逾营而去,投向汉军,两万楚军仅余数百。
项羽听闻歌声,英雄气短,借酒浇愁。静夜回思,匆匆数载,睥睨群雄,横扫天下。而今却四面楚歌,旦夕不保。想到肠断处不禁慷概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流传千古的项羽绝唱,后人命名为《垓下歌》。其中的骓就是项羽的坐骑乌骓马,而虞则指的是项羽所宠幸的虞姬。项羽悲歌之时,虞姬就在身旁为项羽和曲,并做了一首《和项王歌》应和项羽: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唱罢伏剑自刎。容貌倾城、才艺并重的虞姬最终伏尸楚营,以最凄美的方式将自己与项羽的爱情进行到底,划上句号。
其实虞姬确有其人,也的确为项羽所宠幸。但“霸王别姬”等桥段又或《和项王歌》等等皆是后人杜撰,不见于史册。但我依然还是记录了下来,因为这些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分割了。纵观历史,我们之后还会碰到许多类似的情况,我还是会把它们写下来。
项羽带着仅剩的八百余人趁夜色向南突围而走。由于楚军在四面楚歌声中陆续有人跑到汉营投降,汉营也纷乱了一晚。一直到天亮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而去。于是刘邦令灌婴率五千郎中精骑追赶项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