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简史

第十八章 铲除异姓

13小说网【13xiaoshuo.cc】第一时间更新《两汉简史》最新章节。

第一个造反的是燕王臧荼。最早的燕王是韩广,臧荼是韩广的部下,曾经领兵救援巨鹿。项羽分封的时候,因为臧荼功大,所以将燕国一分为二。是为燕国和辽东,封了臧荼为燕王,韩广为辽东王。韩广不愿接受,结果被臧荼所杀,两地皆为臧荼所有。

韩信攻下赵国后,臧荼被韩信劝降,归顺刘邦。建国后刘邦依然封臧荼为燕王统治燕地。在八个异姓王里,只有臧荼和英布两人可以算得上是项羽的旧部。刘邦因为被项羽击败太多次,和许多项羽的部下打过交道,也深恨这些将领。所以称帝后也一直在追捕项羽旧部。臧荼有鉴于此,深怕自己之后也会被刘邦借故杀害,所以于刘邦称帝的当年七月就起兵造反。一开始攻下了代地,结果刘邦御驾亲征,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击败并俘虏了臧荼,后将之斩首。

说句实话,臧荼是异姓王中比较不起眼的一个,也是最早造反的一个。他的造反也没掀起任何浪花。但他其实是异姓王中唯一一个真正自发造反的。其余诸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被刘邦逼反的因素。当然,这也正常。刘邦不找借口逼反这些异姓王,自己就没有出师的借口。不清除这些异姓王又如何长保汉室江山呢?

臧荼的后人我们之后还会说到。因为臧荼有个孙女叫臧儿。臧儿的女儿叫王娡,是汉景帝的第二个皇后,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西汉在位时间最长、政绩最多、名气也最响亮的汉武帝刘彻。所以,臧荼其实是汉武帝外婆的爷爷。

燕王的位置空出来了,在刘邦来说,新的燕王一定要是一个绝对不会反叛自己的人。他心中属意的人选是与自己最为亲厚的卢绾。

刘邦询问群臣意见。作为臣子自然要会揣摩上意。于是众人一致推选卢绾。卢绾由此成为第八个异姓王,也是最后一个。

臧荼造反的同年,赵王张耳去世,其子张敖继承赵王。张敖更娶了鲁元公主为妻,是刘邦和吕雉的女婿。其实张敖和吕雉是同年出生的,至少比鲁元公主大上十几二十岁。得以老牛吃嫩草,吃得还是天子家那口嫩草,一来是因为张耳早年与刘邦的交情,其次就是刘邦为了拉拢赵王张耳的政治婚姻。

刘邦有一次路经赵国,张敖即为臣子又为晚辈,自然竭诚以待,执足礼数。谁知刘邦身上的痞气并没有因为即位为天子而有所改变,和人交谈向来傲慢无礼。这也不能怪他,做了一辈子痞子,五十五岁才登帝位,改也改不过来了。何况张敖又是女婿,更肆无忌惮了。

张敖受了羞辱倒没什么,属下的相国贯高等人却坐不住了。那时人特别讲究“士可杀不可辱”,所谓“主辱臣死”,贯高等人向张敖请求去刺杀刘邦。张敖念及张耳亡国后,全赖刘邦才得以再度称王,现在王位还世代传给子孙,这一切都是刘邦赐予的。所以严厉拒绝贯高的提议,并将自己的手指咬出血以示决心。贯高等人商议道:“我们的大王是忠厚长者,不会背弃恩德。但我们也不能任由大王受辱。刘邦还是得杀,但是不能牵连大王。事情成功,功归大王;事情失败,我们自己承担。”

后来贯高等人的计划被人告密,刘邦将张敖和贯高等人全部抓到长安。张敖属下有人要自杀维护张敖,贯高却骂道:“如今大王不曾参与计划却也被抓来,我们都死了,还有谁能证明大王不曾谋反的真相呢?”

贯高入狱后,被鞭打刀刺,直至体无完肤。始终咬定不关张敖的事。刘邦感慨贯高忠义,又查明张敖的确没有参与,于是赦免了张敖和贯高。贯高在狱中再三确认张敖已经被释放后说道:“我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证明大王清白。如今已经尽到责任,可以死而无憾了。我身负弑君的罪名,就算皇上赦免了我,我有什么脸面再为臣子呢?”

说罢掐断自己的脖子自杀了(高难度)。

经此一事,刘邦虽然赦免了张敖,但削掉了他的王爵,贬为宣平侯。西汉又少一位异姓王。

在所有异姓王中,刘邦最忌惮的始终是韩信。刘邦大导演的肚中早已撰写好了清除异姓王的剧本。现在龙套演员臧荼既然擅自开演了这出大戏,那也就不要停下来了。于是在刘邦平定了臧荼后仅一个月,就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这个所谓的告发者,我查了许多资料也没有查到是谁。极可能是大导演私自招募的临时演员。不但人没有,连最重要的证据也没有。当然,鸡蛋里总是可以挑骨头的,于是现代有很多人说证据就是韩信收留了钟离眜。

钟离眜是项羽手下大将。韩信身在项羽营中的时候就和他有交情。由于钟离眜多次帮助项羽击败刘邦,所以刘邦在项羽死后一直想要捕杀他。钟离眜只能逃至楚国,找韩信庇护。

污告韩信要谋反的消息传至朝廷后,诸将领都主张出兵讨伐韩信。前面说过,王是有兵权的。刘邦十分清楚,身为楚王的韩信只要手里有兵,自己乃至自己整个集团就没有一个人是其对手。所以刘邦只是看着群情激愤的将领们默默不语。后来问计于陈平,陈平是聪明人,他和刘邦的认知是一致的。如今朝廷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兵都不如韩信,所以只能智取。陈平给刘邦献了一计,让刘邦假意巡游云梦泽,然后召附近诸侯们来见。云梦泽在当时的陈地,陈地紧邻楚国的西部边界。

接到死亡邀请函的韩信忐忑不安了。去,怕是陷阱;不去,又没借口,反而会落下口实给刘邦。犹豫不决的韩信最终接受了属下的建议,献出钟离眜的人头讨好刘邦。

钟离眜临死之际说了一个预言给韩信听:刘邦之所以不敢来攻打你,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如今我死了,你的死期也就不远了。这个预言有一定的道理,但个人感觉钟离眜稍有点自视过高了。他只是一个值得被同情的人。被至交好友当面索要自己的项上头颅,这是相当悲惨的事情。

韩信带着钟离眜的人头觐见刘邦,满心以为可以逃过此劫。谁知刘邦直接将韩信捆绑,带上刑具,以谋反罪押回洛阳(当时长安还未修建好)。

楚地由此尽入刘邦之手,韩信也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其实韩信的机会真的有许多次,不管是武涉劝他的时候、蒯通劝他的时候还是现在杀了钟离眜的时候,都是他的机会。甚至可以说他手上掌有兵权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机会。但他总是认为自己功盖当世,刘邦一定会念这份情;总是天真的祈祷,可以把亲生子女踢下马车的刘邦会在取舍之际顾及到自己的功劳。同时,刘邦两次毫无征兆的夺取他的兵权又使他不能完全坚定自己的想法。在犹犹豫豫中,最终成为阶下囚。

到了洛阳后,刘邦赦免了韩信,只是将他从楚王降级成为了淮阴侯。原因说是正好逢上大赦。其实韩信这种特例,赦与不赦都在刘邦。刘邦不至于是一个完全不念旧的人。如今的韩信已经成为了无牙的老虎,再也没有伤人之力了。自己的天下又是靠韩信打回来的,我就赏你安心在我眼皮底下做个淮阴侯终老吧。

本来事情至此,也不见得是件坏事。刘邦打消了顾虑,为大汉江山剔除了不稳定因素;而韩信虽然失去了权势,但至少命留住了,至少还可以一家老小衣食无忧的终此一生。可惜韩信又做了蠢事。

之前毫无反意的韩信,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失机会以及被刘邦逼迫之下,决定造反了。个人认为这个决定真的相当愚蠢。此时你韩信一没兵权、二没人脉,自己又身处于刘邦眼皮底下,凭什么造反?你已经再也没有机会带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争夺天下了。你要造反无非是发动一场政变,那是你的长项吗?韩信政治上与刘邦的差距比刘邦军事上与他的差距还要巨大。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焉能不败?我可以理解韩信有多么不甘,他甚至深夜回想,可以想到如果当年在齐国自立,现在天下都是姓韩而非姓刘的。但是不甘又有什么办法?你参与了这个游戏就要遵守游戏定律。项羽比你更不甘,他找谁说去?

认不清形势、心有不甘的韩信决意造反了。他一直在等待机会,机会终究会来的。刘邦派遣陈豨前往代国为相。陈豨曾是韩信的部下,跟随韩信一同消灭了赵国。所以临行前来向韩信辞别。韩信以言语挑拨陈豨谋反,并说自己可以做内应。后来陈豨果真谋反了。陈豨的叛乱是西汉初期牵连很广的一件事,我们后面会说到。

陈豨造反,刘邦再次御驾亲征。韩信称病没有随军。估计刘邦也不想带韩信,就算带着也不会给他再立军功的机会。韩信派家臣去见陈豨,商议内应的事宜。约定等陈豨打败刘邦的消息传到长安,趁长安城人心慌乱之时,假传诏令赦免长安城关押着的囚犯、奴隶等等,带领他们和自己的亲信门客去杀吕后和太子,攻下皇宫。

在等待消息的时间里,手下的一个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了起来并准备杀了他。于是,门客的弟弟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叛乱的计划。吕后想召韩信入宫,在宫中解决韩信,又怕韩信不会那么容易就范,乖乖入宫。于是找来留守大后方的萧何商议。

萧何派一名心腹扮成军士,偷偷出城,然后再从城外入城,装作是从前线刘邦军中回来报信的,称陈豨已经全军覆没,皇上的大军即将凯旋而归。朝中众臣闻讯都来宫中贺喜,只有韩信称病不出。于是萧何亲自到韩信府上,以探病为由,直入内室,韩信只得与萧何相见。萧何劝韩信,皇上即将凯旋,只有你称病不上朝,已经被人怀疑,有所微言了。现在人人都去朝贺,你就算有病最好也带病勉强入宫祝贺一番。

韩信一入宫中,吕后就命武士将韩信捆绑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将之斩首。韩信生年没有明确记载,以他生平来推算,被斩首时绝不过四十岁。韩信死后,吕后随即下令:夷淮阴侯韩信三族。

一代兵仙,就此陨落。

后人由韩信之死引申出了一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也成为萧何一生之中,唯一被后人诟病的一点。偏激的观点就不用说了,就算比较中肯的也认为至少那个骗韩信进宫的人不能是萧何,这样实在有亏于朋友之道。

其实这个成语是个中性词,既无褒义亦无贬义。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诟病萧何。萧何从刘邦起义的第一天开始,就将自己牢牢的和刘邦捆绑在了一起,而且是全家老小举族式的捆绑。刘邦是汉朝的建立者,萧何也是汉朝的建立者之一,他们对自己建立的皇朝有着相同的归属感。韩信的确在谋反,萧何的做法无可厚非。

十年前的月夜,萧何追韩信,是在尽相国的责任;十年后的今天,萧何骗韩信,还是在尽相国的责任。

韩信身死发生在公元前196年。这一年,大汉一共死了三个异姓王。第二个就是和韩信同名同姓的韩王信。

韩王信是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而他的封地就在颍川。身长八尺五寸,比项羽还要高一点。刘邦认为韩王信为人雄壮且又善战,而其封地颍川北靠巩、洛;南近宛、叶;东有淮阳,这些都是战略要地。出于对异姓王的不信任,刘邦下诏将韩王信迁徙到太原郡以北,都晋阳以抗匈奴。晋阳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会太原。韩王信认为晋阳离边境太远,于是上书请求并得刘邦应允后将都城迁至马邑(今山西朔州)。这个时候的韩王信还是忠心耿耿的,否则不会提出这个要求,主动靠近匈奴,方便抵御。

韩王信迁都马邑的同年,匈奴寇边,将马邑团团包围。韩王信一边派使者去和匈奴议和以拖延时间,一边派人星夜向刘邦求援。

领土是不能丢的,所以刘邦派出了援军。但刘邦很聪明,派遣援军的同时,也直接预留了一个以后可以置韩王信于死地的借口。相信刘邦将韩王信放到边境抵抗匈奴之时就已经写好了这个剧本。毕竟,清除异姓王是头等大事。

刘邦派使者以多次和匈奴谈判为借口,指责韩王信有谋反之意。这个借口一出,韩王信明白刘邦要杀自己了,不反也得反了,否则就算击退匈奴也是必死无疑。于是向匈奴投降,献上马邑并和匈奴人一起攻打太原郡。

刘邦听闻韩王信献城投降并侵略太原,于是集结大军御驾亲征。毕竟汉朝人多势众,韩王信不敌,战败后逃往匈奴。他的部下王黄等人收集残部,拥立了一个赵国的后裔赵利为王,与匈奴和韩王信一起图谋侵汉。之后促成了“白登之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圣拳!》《炮灰的人生2(快穿)》《被迫成为站姐后[娱乐圈]》《精神病在废土当万人迷》《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空间渔夫》《北美新神》【四九看书】《和无数个我互相帮助

天才一秒记住【13小说网】地址:13xiaoshuo.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

民国投机者 历史 / 全本
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在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嗯,好吧,好吧,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如果您认为写得好,请投我一票,如果您认为写得差,请指正。读者群: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招生中)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已满)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已满)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已满)黄埔军校第五期894
839万字一年以前
秦时小说家 历史 / 连载
秦时小说家
偶米粉
(大国记·秦时明月征文金奖作品)这里有天下寥寥、苍生涂涂的纵横家!这里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这里有天下皆白、唯我独黑的墨家!这里有地泽万物、神农不死的农家!这里有其疾如风、其徐如林的兵家!……当然,这里也有我们亘古不衰的小说家!本书群号:122156987,喜欢的来唠唠嗑!
1811万字12天前
天唐锦绣 历史 / 连载
天唐锦绣
公子許
穿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但是当房俊穿越到那位浑身冒着绿油油光芒的唐朝同名前辈身上,就感觉生活全都不好了……
2147万字18天前
明末钢铁大亨 历史 / 连载
明末钢铁大亨
漫卷诗书万点花
重生明末蓟镇遵化古城一个冶铁世家。看主角用铁和火重整万里河山。
320万字一年以前
战场合同工 历史 / 连载
战场合同工
勿亦行
退伍兵林锐,债台高筑生计艰难,又找不到工作。再一次工作面试失败之后,偶遇一个神秘的中年人,为他提供了一份军事保安公司的合同。他的人生因为这份合同从此改变。他成了一个活跃在世界战场上的合同制员工。转战世界各地,在热点地区执行高度危险的任务。从默默无闻的战场炮灰,到声名赫赫的佣兵之王。
3226万字13天前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历史 / 连载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挥剑斩云梦
659万字2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