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西安乐器种类较多,制作材料丰富,涉及金、丝、竹、匏、土、革等打击类、丝弦类和吹奏类乐器。
金类乐器是指用青铜材料制作的乐器。秦金属乐器主要以打击类乐器,如钟、钲、铙等大型乐器居多,据《秦始皇本纪》和《三辅黄图》所云,秦“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镶”。佚名.《三辅黄图》卷1.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卷1】
钟曾用作古代铜制金属类乐器的总称,后在发展中变化为将有柄、口朝上击奏的钟统称为“铙”,形制大的铙又称为“镛”;悬挂起来口朝下击奏的铜制乐器专称为“钟”,有甬(柄)和旋环可供悬挂的钟称为“甬钟”;无甬(柄)只有悬挂用钮的钟称为“钮钟”,大号的钮钟称“镈”或“镈钟”。钟多且形制大、厚重,“钟小者皆千石也。”方建军.《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的考古学观察》,《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4期【P16】钟架高“三丈”。
见于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陕西卷)“乐府”二字1976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1件铭刻篆书“乐府”二字的秦代错金银钮钟,如图所示,遍体错金,鼻钮、舞部铸满纤细的云雷纹,篆间饰错金流云纹,钲间、鼓部饰错金蟠螭纹,钟内侧为纤细的阳线云纹,纹饰极为精美,制作精致。据业内专家认为该乐器应为秦代乐府在大型音乐表演中使用的乐器。袁仲一.《秦代金文、陶文杂考三则》,《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P124】
从葬坑前还出土铜角钟1件,方建军.《陕西出土音乐文物》,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临潼县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文物》1975.11;2.姜彩凡.《秦俑坑中的鼓》,《文博》1987.1;3.王学理.《指挥系统与指挥权》,《文博》1988.3与秦乐府钟属于同一类型。方建军.《陕西音乐文物综述》,《中国音乐学》1997(2)西安出土的秦代金类乐器体积较大。
丝类乐器在《说文解字》上解释“丝”为“蚕所吐也。”丝类乐器的弦可能就是用这类材料制作而成。就丝弦乐器的构成看分为有柱与无柱两种,其中有柱的乐器有瑟、筝、筑等。
筝在秦代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的实物中出现的较多。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曾向秦王上书时提到有关秦地乐器,“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5【卷87】
“弹筝”是“真秦之声”的组成部分。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古代传统乐器古筝源于秦地,因此筝又称为“秦筝”。马宝玲:筝先恐后——也谈秦筝归秦,当代戏剧,2004年1期【P133】秦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过,“今弃击瓮叩缶……退弹筝”。
2001年,在西安临潼进行秦始皇陵7号坑发掘时,出土了与弹奏乐器筝、瑟等有关的银质义甲1枚。
2003年初,在秦始皇陵的进一步考古发掘中,出土了15件“姿态怪异”的陶俑,他们或者双腿并列平坐伸在地上,双脚无鞋着袜,同时双手伸向双脚置于脚背与小腿之间,其中右手下握而左手上握,似抓一物;或者跪坐于地,一手贴身自然下垂,一手高举至头,有的似握一物,有的似在挥手。二者皆置于陶板之上,其中前者4件,后者3件。据专家考证,这些陶俑皆为乐手俑,出土的一件银器被认为是弹奏筝瑟等弦乐的“义甲”(套在指甲上的假指甲),打磨细致的骨器被认为是古琴等弦乐器上的辅助构件,他们与乐手俑是一体的。陕西师范大学音乐研究学者持此观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13小说网【13xiaoshuo.cc】第一时间更新《西安古代音乐文化》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