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摘要:武侯墓,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墓葬所在地。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千百年来遗留下的人文景观,保存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是三国文化旅游的重要场所,又是弘扬诸葛亮文化的最后纪念地。随着诸葛亮与三国文化研究的升温,武侯墓的研究也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文分六个部分,着重讨论了武侯墓已经体现出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应当发展的潜在价值,并析释了诸葛亮北伐曹魏的客观条件和葬汉的部分原因。
关键词:三国;武侯墓;价值;探讨
武侯墓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墓葬所在地。它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五公里的定军山下。从地理分界线的角度讲,这里恰在秦、淮以南,生橘树,长竹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汉水荡漾于前,军山峙立于侧,苍松翠柏,郁郁青青。1957年,武侯墓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武侯墓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千七百多年来,无论政权交替,风云变幻,诸葛亮一直安眠于此。随着现代交通、通讯、宣传媒体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武侯墓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并且迅速驰誉中外,特别是1980年设立文管所以来,武侯墓得到了国家的保护、管理、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旅游经济迅猛增长。本文试就对武侯墓的价值展开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概述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与魏司马懿对垒于渭原,秋八月病卒于五丈原军中,“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墓前有土冈三层,自定军山叠浪而来,形如眠弓,因名“三台书案”。墓后有笔峰山,形如新月。笔峰山与书案梁之间平旷三百余亩,林深枝茂,其参天挺拔者为古柏,约数百株,径在一米以上者原有五十四株,喻诸葛亮在生之年,现存二十二株。更有汉柏、汉桂等胜景。
墓前有庙,墓、庙在一纵轴线上,呈东北向。墓庙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春,历代屡加修葺,规模较大者数唐、明、清三朝和当代。墓庙是一座三院并联的围垣大院,有房舍六十余间,庙门前有字库、萧墙(照壁)、小溪、拱桥、乐楼、土地庙,笔峰山上有“万古云霄”堂。
山门上方镶嵌“武侯墓”匾额,进山门为四合院,与山门相对为献殿、大殿。殿前有合抱古柏,盘以凌霄藤蔓,人称“爬柏凌霄”,藤蔓绕柏而上,高出树梢,垂其枝条,春始发叶,夏至开花,花期月余,红艳如火,宛如千年古柏开花。殿前古钟及殿内香鼎系大清同治十三年(1874)所铸,铁质。古钟重约千余斤,上铸“武侯钟神”及吉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捐铸者姓名。
大殿高大宏敞,画栋雕甍,正中高悬“万古云霄”匾额。殿内有造像五尊,系明代万历年间所塑,它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在全国所有武侯祠中可谓佼佼者。神龛上,诸葛亮端坐中央,手持六韬书卷,几绺胡须飘洒胸前,目光集中,神态安然,仿佛正运筹帷幄,令人肃然起敬。琴、书二童分站两侧,一捧印,一持剑。龛下张苞、关兴侍立左右,威武雄壮,器宇轩昂。这些塑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构成一组英雄形象。
殿后大冢为诸葛亮之墓,冢高六米,周长六十四米,呈覆斗型,四周为八卦型大理石围栏。墓前有坟亭,竖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陕西按察使赵健和清雍正十三年(1735)果亲王所立墓碑。坟亭为四角攒尖式,上方悬“双桂流芬”匾额。墓后有寝殿,亦称崇圣祠,供奉着历朝历代的封位牌,在寝殿与墓冢之间有汉桂二株,对称互生,谓“护墓双汉桂”,高十九米,径一米左右,冠幅二十五米,浓荫蔽墓,仲秋花盛,溢香十里。色橙,花有五至六瓣的,最多可达八瓣,实属稀世罕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国医》《重开吧!蜘蛛侠!》《十九世纪女裁缝》《华娱,从神雕剧组开始!》《仙子,请听我解释》《破云2吞海》【三七书屋】【重生了】《我有一个修仙世界》《两界:我早晚成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