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希望工程”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从此成为“希望工程”的一部分。
●“希望小学”不仅给那些已经辍学的“小牛娃”、“小猎枪”带来福音,同时,也让那些贫困山区的群众看到了希望。
●一位哑巴母亲,在村里逢人便比比划划、咿咿呀呀,高兴地向别人“述说”着什么。原来,她的儿子也被“希望工程”确定为救助对象了。
●爱的延续
中央关怀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受到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的关怀。
1990年9月5日,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希望工程”4个大字,成为“希望工程”的一部分。
那是1990年5月初,共青团中央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刚刚实施不到一年的“希望工程”题名。共青团中央盼望敬爱的小平同志以他在全国人民心中崇高的威望来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没想到,几天以后,共青团中央就收到了小平同志的题词。拿着那张还散发着墨香的字幅,看到小平同志挥洒苍劲的书法“希望工程”,他们激动的心情难以言喻。
好多年来,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希望工程”4个大字,像明灯一样高悬在共青团中央心头,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她使“希望工程”有了如天的辉煌。
后来,邓小平的题字手迹出现在“希望工程”的种种活动之中,即使是贫困地区刚刚入学还不识字的孩子和他们的文盲父母,也能认得邓小平的行书手迹,他们认定,邓小平推动的“希望工程”定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希望。
此外,邓小平曾两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样高度重视和关怀我国少年儿童的成长。江泽民为“希望工程”题词:
支持希望工程,关心孩子成长。
1994年3月31日,江泽民委托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给实施“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送来一笔捐款,用于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
国家总理李鹏也给“希望工程”题词:
希望工程,救助贫困,兴学利民,造福后代。
从中南海到地方,许多党政领导都以普通党员、公民的身份,以实际行动支持“希望工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