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福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位不应被遗忘的清末民国人物李汝谦
李汝谦(1878—1931),字益山,又字一山,山东济宁人,清末廪生,是1905年科举考试取缔之前最后的一期秀才。1907年,他作为官费生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1911年学成回国。李汝谦一生曾短暂涉足仕途,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首任泰安知府,1927年任黄县知事,在位均不超过一年便去职,后长期担任民国政府法制局参事、国史馆编修,但这不过是一份闲差。究其一生,李汝谦主要还是作为一位文化学者———诗人、书画家、收藏家、金石学家,在那个改朝换代的大动荡年代,留下了自己的文化足迹,只是这些文化遗产(有些是极其珍贵的),一直以来散见于各类史料,不少仍然躺在图书馆、博物馆里,几乎为后人遗忘;我们收集到的不过是他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但我们认为这对于研究李汝谦、任城李氏家族以及中国早期赴日留学生生活乃至金石大家黄易与李氏家族之关系,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自幼接受私塾教育的李汝谦,虽然青年时期在日本接受了西方思想,但是,当他带着理想回国并在短暂的仕途中遭遇失意之后,他的主要精力或者主要兴趣与兴奋点还是放在了家学深厚的文化活动上,他在诗文、书画、收藏、金石学领域均颇有造诣,并且成绩不俗。
诗文方面,他早期著有《螺楼海外文字》(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其中大部分为他留学日本期间创作的诗文。诗歌均为古体诗,少量的几篇记事、议论散文也夹杂了半文言。民国人物许一士撰写的《近代稗史》,在《李汝谦》一节中,对其文学才华予以极高评价,文中以七言长诗《挽张之洞》为例,评价该诗的写作风格是:“沉挚精湛,实为杰构,文学造诣,可见梗概。”更有后人评价他的文学才华曰“文采风流,兴致不减,为文疏密自由,不循常格”等等。李汝谦留日之前,接受济宁太守王鹿泉的宴请,在当地著名的太白楼即兴赋诗,写下的楹联“宴客亦寻常,贺监何人,应让风流归太守;能诗最奇特,青莲如我,不须星宿托长庚”,经清末名士张謇撰写,至今仍镶嵌在太白楼墙壁之上,成为当地一景。
李汝谦曾收藏大量历代名家书画、金石拓片。如今国内外著名拍卖行举办的书画作品拍卖会上,偶尔能看到他收藏过的名家作品,当然他收藏过最重要的当属两件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唐拓武梁祠画像》与
《西岳华山庙碑》拓片。李汝谦亦能书能画,其书法以行楷、隶书见长,隶书尤为其最爱。他至今为世人所收藏的多为隶书作品,如与吴昌硕等合作过的《爱日楼图》以及青岛博物馆所收藏的十一言联等。早年留学日本写下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