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我们的节日》转载请注明来源:13小说网13xiaoshuo.cc
“清明前后,扫坟上墓”,几乎每一家人都要到自己祖先的墓地,给坟墓拔草、培土,修整一番。节前,家家户户都要买烧纸和纸钱。把烧纸用铜钱拍打一遍以象征钱,还有一些烧纸被剪成相互连接的纸条串在一起,分成若干束,用细竹竿挑着,称为“长钱”。用剪子铰长钱时必须是来回正反两边反复铰成宽一寸左右、长与纸钱为准的钱串子,一沓纸钱铰完后,抓住一边抖一抖,就成为一串长钱。但注意每到边缘时不能铰透,否则成不了长钱。清明那天,在家的人们吃过早饭,由一位本族长辈领着子孙后代,提着烧纸,挑着剪好的长钱,出门祭扫祖先坟墓。先焚纸跪拜,再把长钱撕下来几条纸条压在坟头。如坟头有杂草或鼠洞或塌陷,须得清明前几日铲除清扫、加土填补,借以表达慎追远之情思。如因故
一直延续至近现代。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清明节给人们放假一天回清明节植树、祭祖、扫墓
不能扫墓者,就在院门外甚至道路旁,特别是十字路口处用白粉笔画个圆圈,点燃打印出铜钱样的“烧纸”,嘴中念叨着亡人享用之类的话语进行祭奠,其意是没忘先人,给他们送去钱物。在路旁或十字路口是希望路通路顺,尽快让冥界的亲人能享用敬献的物品。
在陕北,清明这天,家家户户带掰纸罐儿、清水和彩纸钱上坟祭祖,名曰“掰纸”。并将烧剩的纸钱带回,剪成门形贴在门上,以图吉利。大户族则在祠堂祭祖,并唱大戏。陕北还有著名的清明会。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古人写作“鞦韆”,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是非常古老的游戏项目。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气,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在陕西各地都有荡秋千活动,尽管平常除了公园、游艺地方和社区活动场所外,其他地方很少有常设的秋千。但是到
了清明节前后,许多地方都会架设秋千。陕西人把架设秋千叫做“扶秋千”,过去每个村社都会在清明节扶秋千,各村各户也要架秋千。传说打了秋千,可心明眼亮,故青年男女争相前往。歌谣云:“清明天,戏秋千。妇女们,巧打扮。出门来,跑得欢。东瞅瞅,西看看,这是一架软秋千。姐姐追,妹妹赶,足登云板戏秋千。腰又痛腿又酸,还说明日再戏一天。”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了古老的打秋千活动和比赛。陕西富平县美原镇的吴村秋千,还成为陕西民间非遗保护项目。
踏青、放风筝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阳春四月,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头条书屋】《龙藏》《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笔迷阁】《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1979黄金时代》《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虎牙小说】《落崖三载后》《谁让他修仙的!》
陕西省文明办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