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4年宇文泰毒死西魏皇帝元修之后,打算另立新君,当时有人劝宇文泰应该立一个年纪大一点的皇帝,这样才能内安国家,外攘强敌,拨乱反正,富强起来。但是宇文泰也并不反对,他当然知道这些大臣心里想的是什么,无外乎就是想要皇帝拿回自己的全力,扭转宇文家族专权的现象。但关中是他的根据地,将领们也全都是他的班底,就算是让拓跋焘重生来当皇帝也无法扭转乾坤,既然你们想要一个年纪大的皇帝那就给你们一个好了。
于是宇文泰就拥立二十八岁的南阳王元宝炬当皇帝。事实证明,宇文泰的想法没错,元宝炬当了半辈子的傀儡最后撒手人寰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元钦。
公元553年,西魏帝国宗室元烈看不惯宇文泰专权,阴谋造反,最后事情泄露,被宇文泰诛杀。这样的事情本来很平常,也不值得我多写那么一笔,但是此事到现在还不算晚,因为他引起了巨大的后遗症。
元烈和当时十五岁的小皇帝元钦的关系非常好,元钦听说他被处死之后义愤填膺,大骂宇文泰,准备动手干掉他!当时临淮王和广平王流泪劝阻,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元家班也就是活一天算一天,图谋复兴只能引来流血事件。可是元钦年轻气盛根本听不进去,所以一意孤行。
当时禁军全都是宇文泰的女婿们掌握,他的儿子比较小,侄子都在外地手握重兵。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在宫里设了很多的耳目,小皇帝现在的处境未必就比汉献帝、曹髦强了多少,居然妄想翻身,秘密很快就传到了宇文泰的耳朵里。宇文泰的反应也很强烈,直接把他开除公职,另外让齐王元廊登基称帝。
到了公元552年,宇文泰有心想要篡夺西魏帝国的皇位,但是又担心元家班亲王众多,就想了一个虚弱对方声势的妙计,指使自己的亲信上书朝廷,请求遵照古代周朝的规矩,让亲王们全都成为公爵!这样一来,元家班的人就和宇文家的那些爵爷平起平坐了,在气势上,宇文家又上升了一格。
这一年十月份,宇文泰还没有来得及按照计划坐上宝座就在巡视北方的时候一病不起。那个时候的人只要一生病,十有八九就是个死。宇文泰感觉到死神之手正在召唤自己,于是赶紧找来自己的侄子宇文护进行托孤。当时对宇文泰说:“我的孩子们都还小,没什么能力,现在我把大事都交给你,希望你完成我的志愿。”说完不久就挂了。
从此之后,宇文护就嚣张了起来。他先是让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继承老爹周国公的爵位,隔了半个多月之后,觉得这样也不保险,因为宇文觉不像高澄高洋那样已经成年,他才只不过十六岁,对元家班没有震慑力,一切全都靠自己,如果有风吹草动,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趁早把生米做成熟饭才是正经。十二月三十日这一天,他逼迫西魏皇帝元廊写下禅让诏书,第二天,也就是557年正月初一,让宇文觉坐上宝座。
不过宇文觉刚刚坐上宝座的时候并不称皇帝,而是按照少数民族的习惯称“天王”,以前苻坚等人都曾经这么干过。这个称号看起来好像是个过度,因为所有这么干的人到了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改回到“皇帝”的称号上,元廊也不例外。不过不论是“天王”也好,“皇帝”也罢,都是帝国的一把手了。
宇文护大概是能力有限,以前在领导班子里混得也是平平,所以自从掌握权力以来,大家都非常不服气,觉得他只是因为亲戚关系才爬到这个位置。尤其是西魏帝国的“八柱国”都觉得被他压制心里不平衡。楚国公更是打算干掉宇文护。可是宇文护已经得到了宇文家族的认可,手中掌握禁军,轻而易举地就把赵贵除掉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赵贵的死不但没有收到预期中的震慑作用,反而引来更多人的不满。宇文护也不含糊,谁不满就干掉谁。这么一来,最后皇帝不满意了。宇文觉十六岁,当皇帝还不到半年就受不了自己的这个堂哥,想来也不见得是没有原因,很可能宇文护的确是做得太过了。
史书中对宇文觉的点评是性情刚毅果断,但没说智商如何,不过分析一下就能看出他不是一个聪明少年,因为做事儿太蠢。登基才半年就被一群马屁精围住,怀疑起自己的骨肉兄弟,而且还打算干掉手握大权的宇文护。文觉曾经两次策划要诛杀宇文护,在第一次阴谋泄露之后,宇文护基本上是没什么反应,除了害怕之外,就是把参与阴谋的人驱逐出境,外放当官。对皇帝更加是连问都不敢问。由此可见,此时此刻,宇文护是真的连一点想要造反的心思也没有,毕竟才当权半年,想想也不会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