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立国初期,西北地区的边界还是沿着五代时岐国所划,西部只有秦、谓、成、武四州,再往西的陇右地区则被分散的吐蕃各部占据。
而在陇右河湟地区最大的一个吐蕃部落,有一个拥众数十万的政权名叫唃厮啰,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建立,占据了祁连山以南,岷山以北的一大片水草丰茂的地区,东接大宋,北靠西夏。
鼎盛时的唃厮啰曾数次粉碎西夏李元昊的进攻,致使其损失数十万军队,再不敢翻越祁连山南下,但随着唃厮啰第一代首领唃厮啰的去世,唃厮啰政权内部发生动乱,实力锐减。
熙宁年间,名将王韶认为唃厮啰所占领的青唐、河湟地区位置十分重要,不能落入西夏人手里。
于是便向神宗皇帝献上《平戎策》,提出了“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主张,于是从熙宁四(1071)年至熙宁六年(1073)的三年时间里,王韶主持西部战事,多次击败唃厮啰政权,收复了宕、叠、洮、岷、熙、河六州,幅员两千里,招降吐蕃大小族群三十余万帐。
但也正是从此时起,唃厮啰和宋朝的关系变得恶化起来,双方常年之间大小战事不断。
距河州治府西南七十里,有一座普通的城寨,名唤南川寨。
高原之上的冬天来得总是比中原快,即使今日万里无云,阳光普照大地,可城上戍守的士卒们在如刀的寒风下依旧嘴唇皲裂,满脸红霜。
但他们不得不打起精神,穿着保暖效果极差的铁质盔甲,谨防着来自唃厮啰人随时可能的袭击。
相较于世代生活在这片高原草甸上生来就会骑马射箭的唃厮啰人,他们这些来自中原地区的汉人想要守住身后的这片土地,就只能坚守在这西北数百座大小不一的城寨中,靠着农耕民族最擅长的守城战逼退来敌。
朱贵是一名刚入伍不到两个月的新兵,此刻站在这四处茫茫的草原孤城上面对寒风却有些心不在焉,远离亲人故土千里来此,他有点想家了。
指挥使在城上巡视着,一是为了让士卒们打起精神,保持士气;再一个便是查看士卒们的身体状况。
每年一入冬,经常会出现非战斗性的减员——一些来自于内地的士卒们很难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极易生病。
在这样的条件下生病便意味着死亡,所以这些日子以来他每日都要到城头转几圈。
这时一个身材高大,穿着一身里衣站在城上值守的士卒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个兵!”指挥使冲着朱贵喊了一声,走上前去。
“你为什么不穿盔甲?”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