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知识篇(上)》转载请注明来源:13小说网13xiaoshuo.cc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历法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以外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各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各族人民在天文历法方面也都有自己的创造,这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共同财富。
傣历
“清水浇泼辞旧岁,起舞承新伴歌声。”这是对我国傣族泼水节的生动描写。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节日,庆贺活动一般要延续三四天,前二三天是送旧,最末一天是迎新。傣族人民称这一天是“日子之王”,就像汉族的正月初一或公历的元旦一样。只是“日子之王”这一天并不在傣历的正月,也不固定在初一。它多半在傣历六月,有时在七月。习惯上以六月为岁首,新年一般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推移。
广大傣族人民使用的傣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年是阳历年,一般是365天,月是阴历月,即朔望月,29天或30天。傣历一年12个月,单月都是大月,双月是小月,12个月只有354天。这样阳历年同12个阴历月之间要差11天,因此傣历新年每年要后推11天左右。为了使季节同月份基本固定,傣历有两种置闰法。一种同汉族农历相似,每隔两三年加1个闰月,都固定在九月,傣语中称这一年为“双九月之年”,一般19年加7个闰月。另一种同现行公历相似,隔几年有一次八月大月,加一天。在傣文的历法中,置闰月或八月大月都有一套比较复杂的计算方法,同时还常常根据实际观察随时调整和订正。
傣历的月序约比汉族农历早3个月。傣历正月约相当于农历的十月,傣历六月相当于农历的三月。新年第一天原来是从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白羊宫的时候开始的,现在它实际上相当于汉族农历的清明与谷雨之间。傣族人民在每年过了泼水节之后就开始了春耕大忙季节,可见傣历年的安排与傣族人民农业生产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傣历的纪年法也有两套,一套是和汉族农历相同的干支纪年法,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配合起来,60年一循环。1981年汉族农历是辛酉年,傣历过了泼水节之后也是辛酉年。此外,干支纪日也是相同的。现在已有材料证明,汉族的干支早在汉代就开始传人傣族地区了。另一套纪年法同现行公历相似,即以公元638年为傣历纪元开始的1年,即傣历零年,公元1981年就是傣历1343年。这种纪年法在东南亚几个近邻国家中也广泛使用。我国傣族地区使用这种纪年法见于傣文文献的最早时间是傣历542年,即公元1180年。
根据傣族地区的气候特点,傣历将1年分为3季,从正月望日到五月望日是冷季,相当于汉族农历的十月半到次年二月半;五月望到九丹望是热季,相当于汉历二月半到六月半;九月望到次年正月望是雨季,相当于汉历六月半到十月半。
傣历的月虽然同汉族农历接近,但日子的称呼不同。前半月称“月出”,后半月称“月下”;前半月从月出一日起到十四日,下一天称为望,傣语叫“登柄”,后半月从月下一日起到十三日(小月)或十四日(大月),最末一天称晦日,傣语叫“登达普”。同时,傣历中还有一周7日的纪日法,以日、月、火、水、木、金、土来称呼。
傣历除了安排年、月、日之外,还有日月食推算、行星位置推算等天文知识。安排年、月、日的书籍有《苏定》、《苏力牙》、《西坦》及《历法星卜要略》等数种,还有推算交食的专门著作。看来,傣历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既吸收了不少汉族和近邻国家有关民族的文化成果,也带有本民族的显著特色。
藏历
藏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天文历法知识,并且在汉代就同汉族的历法有了交流。唐太宗时,文成公主进藏,更促进了汉藏两族的文化融合,藏历也在这种条件下完善起来。
到过西藏拉萨的人都知道,西藏地区每年出版发行藏历历书,它的编算机构是同医院合在一起的,称做“门孜康”,译成汉语即“医算局”。这种情况是历史上形成并流传下来的。藏历是藏族人民使用的传统历法,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财富。
接触到藏历历书的人一定为它奇怪的名字所吸收,例如1980年为阳金猴年,1981年为阴金鸡年,这是怎么排的呢?原来,藏历还在9世纪初就采用干支纪年法,但是以阴阳五行代替十天干,以二十属相代替十二地支,也是60年一循环。十二属相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五行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各分为阴阳,第一年为阳,第二年为阴,阳木为甲,阴木为乙,阳火为丙,阴火为丁,余类推。60年的头一年以公元1027年藏历阴火兔年起算,如1981年,就是第16个60年的第55年。此外,藏历还有以12年为一小循环的简略计年法,即单用十二属相来计算。
藏历是阴阳合历,1年分12个月,月有大建与小建,大建30天,小建29天,以正月为岁首,这同汉历相似。由于藏历设置闰月与汉历不同,因此在月序上藏汉两历常有1月之差。藏历重望不重朔,望日一定是十五日,初一却不一定是合朔的日子,因此,藏历与汉族农历每月日序有时也相差一天。
藏汉两个民族的亲密关系源远流长,在公元641年,唐太宗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以后,两个民族的文化接触和交流更为频繁。中原地区的汉族历法也随之流传到藏族地区,促进了藏历的发展与完善。现在保存的有关天文历法方面的藏文很多,约有500多种,其中100多种是译自汉文或利用汉文著作改写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王月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