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转载请注明来源:13小说网13xiaoshuo.cc
侯宝林:相声艺术表演大师
侯宝林,满族,北京人,4岁时被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的侯家。他的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家境清贫。他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
1929年,侯宝林12岁时,拜阎泽甫为师学京戏,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同时,每天到天坛溜嗓子,练“云手”、“起霸”等京剧表演程式。后改习相声,先后拜常宝臣、朱阔泉为师。一度在北京的鼓楼和天桥一带表演,1940年赴天津演出并成名。从1940年起,一直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二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合作长达20多年,在同行中比较罕见。
当时,曲艺演出被称为“十样杂耍”,每场14个节目,谁的艺术水平高名气大,谁就往后排,倒数第二叫“压轴”,最后一场叫“大轴”。从清末起,一直到40年代,按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刘宝全、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儿”。侯宝林起初被排在第六,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冲破了老规矩,把相声推到了演“大轴”的位置,并从此再也没有改变过。
在旧时代,艺人社会地位低下,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低级趣味和感官刺激换取温饱,所以旧相声中含有许多糟粕。侯宝林在当时的环境中却能出污泥而不染,坚持不讲“黄段子”、不耍贫嘴、不打、不骂,以趣味隽永的文明相声求生存、求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艺人在政治上地位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侯宝林开始积极推动去除相声艺术糟粕的“相声改进运动”。1950年初,侯宝林和孙玉奎等几位相声艺人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他们每周开一次座谈会,大家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改进旧相声,编写新相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使旧时代地摊茶社里迎合小市民情趣的相声表演,注入了更为健康的内容,焕发出空前的审美光彩。
1955年,侯宝林加人中央广播说唱团,录制并播出大量相声节目。他多次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和全国各地演出,在抗美援朝期间深入朝鲜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深受欢迎。他还是中国接触电影较早的相声演员之一。1952年他参与了《方珍珠》的拍摄,在片中成功地饰演了相声演员白二立。1955年他再次走上银幕,主演了电影《游园惊梦》,他在片中塑造了那个不讲社会公德的主人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毕尚,风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