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觉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古人经常说伴君如伴虎,对杨坚的臣子而言,对此肯定都有深刻体会。尽管杨坚很善于施展恩威刑赏的帝王术,可他多疑猜忌的性情,还是导致他在统驭臣下的时候,更多地表现出了魔鬼的一面。
杨坚即位之初,便诛杀了梁士彦、刘昉、宇文忻、王谊等一批开国功臣。虽说这些人自己也不是什么好鸟,但若不是因为杨坚的猜忌,他们也不会铤而走险,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因此,在杨坚的手底下做事,人人都得学会察言观色、谨言慎行,否则一句话说错,就有可能被杨坚一刀咔嚓。
乐安公元谐,就是属于这种很容易说错话的人。
元谐是杨坚的太学同学,生性豪爽,不拘小节,跟杨坚从小就是铁哥们。杨坚代周自立时,元谐也是忠心拥戴杨坚的功臣之一。所以杨坚即位后,元谐官尊爵显,很是风光了一阵。然而,自从上柱国王谊参与卢贲、刘昉的谋反而被诛后,一直跟王谊关系很好的元谐就遭到了杨坚的猜忌,虽说没被株连,但从此却被疏远了。
平陈之后,元谐为了重新争取杨坚的信任,就向他提了一个建议,说突厥沙钵略可汗spanclass="fangsong"(已归附隋朝)/span有利用价值,可任命他为间谍部门的长官spanclass="fangsong"(候正)/span,专门对付突厥;同时任命陈叔宝为内政官员spanclass="fangsong"(令史)/span,负责管理陈朝旧境的一些政务。
应该说,元谐提此建议的本意还是好的,也是希望朝廷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每个人都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整天坐着吃白饭。可是,元谐却没有想到,在官场上,要判断一个主意是不是好,并不是看你的动机是否出于公心,而是要看你的建议是否符合领导的意图。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而元谐这个建议,在政治上显然是不正确的。所以杨坚一听,立马拉下脸来,说:“朕讨平陈朝,本意在于铲除凶逆,拯民于水火,并不是好大喜功。你说的这些,完全不合朕的本意。朕问你:沙钵略对自己国家的山川地形尚不如长孙晟熟悉,如何当候正?陈叔宝整天烂醉如泥,怎么能把朝廷政务交给他?”
元谐好心提议却碰了一鼻子灰,只好默然而退。
事后,杨坚回味元谐的话,越想越不对劲——你一个在政治上早就靠边站的家伙,凭什么替沙钵略和陈叔宝伸手要官呢?是不是想借此树立私恩、拉帮结派,重启政治上的第二春?!
让领导起了这个疑心,元谐的命运就不妙了。就在此时,元谐的一些政敌敏锐地察觉到了元谐的处境,便悍然出手,指控元谐与堂弟元滂、好友田鸾、祈绪等同谋造反。杨坚不由分说,立即将元谐等人逮捕下狱,命有关部门审理。
有关部门一看皇帝这态度,心里便明白了几分,于是立马对元谐等人大刑伺候,很快就从他们嘴里撬出了口供。据称:元谐曾阴谋派遣祈绪前往巴蜀,暗中勾结党项人,企图切断巴蜀交通线,发动叛乱。另外,元谐与元滂有一次上殿,曾偷偷对元滂说:“我才是人主。殿上那个人,不过是个贼!”然后就命元滂观察金銮殿的气象spanclass="fangsong"(古人所谓“望气”)/span。元滂说:“杨坚之气象,有如蹲狗走鹿,不如我们有福德。”
其实这些所谓的口供,一看就知道是屈打成招的产物。可是,杨坚一听奏报,却雷霆大怒,立刻将元谐、元滂、田鸾、祈绪全部斩首。
元谐被杀,很多人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他早已失宠,又不知轻重乱说话,掉脑袋很正常。但是,没过多久,一个贵宠无比的朝廷重臣也突然失势,就让朝野上下很是惊诧了。
这个人,就是杨坚的族侄、广平王杨雄。
当时,杨雄官任左卫大将军,是杨坚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与高颎、虞庆则、苏威并称“四贵”。杨雄为人宽容豁达,礼贤下士,在朝野上下拥有很好的口碑。然而,正因为这一点,杨坚就把猜忌的目光瞄上了他。
一个人拥有皇帝宠幸,又手握兵权,还颇得人心。这样的人万一心怀不轨,后果岂不是不堪设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