蔻蔻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海丰地区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做“杂事比粉围的豆渣还多”。
粉围村是目前广东仅存的几个依然保存着用古老方法手工做腐竹传统的村子,村子里的人除了种地以外,每年主要的收入就来自这些漾着豆香的腐竹。春节前后,全村家家户户就开始磨黄豆做腐竹。
从公路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入口走进粉围村,不到五十米就看到一个个晒场。高处,米黄色的新腐竹就像小毛巾一样,一挂一挂软软地搭在竹竿上,一排一排整齐地罗列着,低处,晒得半干的腐竹硬硬地躺在晒台上或者箩筐里,它们都在吸收太阳,吸收多一点,颜色深一些。两天工夫,这些腐竹就都干了,就可以卖了。一路都能够看到有的人家门口晒着金灿灿的黄豆,孩子躺在黄豆上冲我们笑着,一脸灿烂的阳光。
往里走,就见到了吴老伯,黝黑的皮肤上泛着釉一样的光芒,质地与皮肤已经完全不类似,反倒真的像沿路而来看到的吸满阳光的腐竹,蕴藏着魅力。
吴老伯带我们去他做腐竹的工房。那是个很简陋的地方,一间农村的平房里,阴暗。阳光从墙上的雕花处斜射,光柱子底下就是靠窗的灶台,灶台上一字排开几口大锅,锅里是温热的豆浆。
灶里烧的是一种细丝一样的茅草,燃烧得很安静,没有烟熏火燎,只是偶尔轻微地噼啪一声,像是灶里和锅里的两种植物之间在传达某种不为人知的暗语。吴老伯说,只有烧这种茅草才能很好地控制豆浆的温度,才能做出腐竹,用柴火和别的燃料,都不行。
整个海陆丰地区只有粉围村做腐竹,也是因为只有粉围村附近的汕头才长这种茅草。豆浆在这种茅草的伺候之下不至于沸腾,也不至于太冷。
吴老伯说,他们不像工业化生产,能够讲究出要多少摄氏度,几百年的手艺流传下来,也没有人想过要去用温度计量量豆浆的温度,这让我更加相信,大自然的一切都有它们自身的语言,人类纵再想了解,也无能为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