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工超市的“预期策略”
我们不妨来看看超市行业。
这个行业充满了腥风血雨。随着中国零售行业向外资企业全面开放,2003—2004年,大量的外资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日本大荣、易初莲花等携丰富、先进的连锁运营经验以及雄厚的资本支持涌入中国,本土超市的生存日趋艰难。
但是,在天津,却有一家本土超市,在强敌环伺的市场上连年快速增长。2010年,它的门店数量达到了456家,销售额为15亿元,同比增长了14.2%。
这就是只在天津发展、只做社区店的津工超市。
有意思的是,津工超市的成功秘诀竟然在很大程度上与海底捞不谋而合,两者分居不同行业,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津工超市于1997年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后发展迅速。到2004年底,就拥有了200来家大至5000多平方米,小至100多平方米的门店,年销售额近6亿元,其中最大的一家门店的年销售额接近一个亿。但是,当外资巨鳄陆续进入后,津工超市却无力抵抗,节节败退,眼看到了崩溃的悬崖边上。
津工超市痛定思痛,作出了艰难的抉择:避免与大鳄们的直接对抗,关掉500平方米以上的所有100多家店,把新店全开在了居民社区里面或旁边。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是距离顾客更近,而大鳄们一般离得较远。这样就可以截留那些本来要去大型超市购物的顾客,就近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二是门店面积不追求大,适中的规模,能满足附近社区居民即可(spanclass="zy20"保持在/span180—220spanclass="zy20"平方米/span)。这样也有利于自身的成本控制。
而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津工超市也采取了“超越预期”的策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