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宝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八、美化性格,培养好习惯1性格在自我塑造中完美
人的一生是自我塑造的一生,自我完善的一生;性格塑造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克服不良性格,实现性格优化的转变。
(1)自我塑造
人的一生就是自我塑造的一生。有的人形象高大完美,有的人渺小鄙薄。同样是学识造诣颇高,有的人是学界泰斗、文坛巨匠,而有的人却“雕虫小技”,甚至碌碌无为;同样是德行高尚,有的人留下了万代的功德,有的人却只立了一时的功德;同样具有强力意志,有的人光照千古,有的人却遗臭万年。
奥秘在哪里?奥秘在于自我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
自我塑造这项系统工程都包括些什么呢?
首先应该是“系统”的规划。规划就是要制定长远的人生目标,使自己的人生趋于完美。规则不仅是事业目标的确定,而且是恋爱、婚姻、社会交往、文化娱乐、业务爱好以及个人生活原则的确定。不仅是智力素质的提高,而且是智力素质与道德素质、意志素质的平衡与协调。
近代日本重要的启蒙家福田谕吉(1834—1907)在论及道德与智慧之间相互依赖、相得益彰的关系时,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说,私德(属于内心活动,如笃实、纯洁、严肃等)如同铁材,智慧如同加工的设备、未经加工的铁材,只不过是坚硬沉重的铁块,如果稍微加工,做成锤子铁锅,就具有了锤子、铁锅的功能。如果以更精巧的技术进行加工,巨大的铁材可以制成蒸汽机,精细的铁材可以制造钟表的齿轮。如果以大锅和蒸汽机比较,谁能不认为蒸汽机的功能大而可贵呢?这并不是因为蒸汽机、大锅的铁材不同,而是加工的可贵、加工的程度不同而已。从产生动机到采取行动的这种心理过程就是意志。人们都知道在任何有目的的活动中,都需要具有意志品质。明朝的李贽在论述才学与胆略的关系时指出:“空有其才而无其胆,则有所怯而不敢;光有其胆而无其才,不过冥行妄作之人耳。”清代诗歌理论家叶也曾强调过胆略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他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也,无胆则笔墨畏缩。”三国时代的刘劭,在其著的《人物志》“英雄”篇中,则把“英”和“雄”分为两个概念:“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大谓之雄。”如果一个只有“英”的素质而没有“雄”的胆略,则其聪明见识无从实现;如果只有胆略而没有聪明见识,则其“雄”只能是无谋之勇,也难成事。如果身兼“英”和“雄”两种素质,那就是杰出人物了。
(2)性格优化与自我修养
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盼望自己的性格得到优化。而优化性格的基本途径,就是及早进行性格的自我修养,把握性格发展的方向。
人们性格成熟的进度,往往是同性格修养的认真程度成正比的。性格的自我修养进行得越认真,性格成熟也就越快。这可以从杰出人物优良性格的形成过程中找到证明。
大凡在历史上很有作为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性格都有许多优良之点。他们的优良性格是不是天然生就、自生自长起来的吗?当然不是。伟人也罢,庸人也罢,童年时期性格都是幼稚脆弱的。每个人,不管长大以后性格多么坚强,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受到了多么热烈的推崇,但是在他光屁股、拖鼻涕的时候,他的性格必定是孩子式的、不稳定的。他们的优良性格,主要是他们在后天实践活动过程中,顽强地进行自我修养的结果。孔子也不相信自己是“天生圣人”。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俄罗斯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青年时期,就开始为自己拟定“意志发展的规则”。开始是规定生活制度方面的要求,如什么时候起身、睡觉,吃什么,等等。后来,直接的意志训练内容在这个规则中占了主要地位,如“集中全力去做一件事情”,“尽力而为”,“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一件事情没有结束,才着手做其他的事情”,“在从事一切工作前,要考虑它的目的”,等等。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青年时期,也十分重视从行为规则入手控制和培养性格。他为自己定过以下规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新笔趣看】《从泰坦尼克号开始》《一心摆烂的恋综女配[快穿]》《谍海青云》《死灵法师在末世疯狂屯兵》《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侠客中文网】《朕能走到对岸吗》【跳跳糖小说】【大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