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宝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
2当心祸从口出
——战胜不知轻重的说话习惯某大学同住一个宿舍的两名大学生,一个性格暴躁,说一不二,言必压人一头;一个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当后者不幸患上较轻的皮肤病时,同学们纷纷关心他、照顾他,而那个性格暴躁的同学却扬言把他撵出这个宿舍,以免传染。这话严重地伤害了患病同学的自尊心,后来,他们又因吃饭问题发生争吵,那位性格暴躁的同学本来没理,却蛮横地叫喊:“你得给我跪下求饶,否则,你在这寝室住一天,我就欺负你一天!”骂完后,他没事一般地去休息了。那位性格内向的同学,被劝到别的寝室住了一宿。古人说:“刀疮易受,恶语难消。”这位被骂的同学心境难平,他从别处借来一把锤子,又从实验室偷出一瓶硫酸。在一天深夜,趁那位出口伤人的同学熟睡之际,向他的脸上泼撒硫酸,又用锤子向他头部猛击十多下,将他打死,自己也被法律判处了死刑。两个不满20岁入学才一年的大学生,就这样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被杀的那个大学生能够忍住自己的恶语,那么这个悲剧也就不会出现了。古人认为,君子应忍言慎语,又说:“多言取厌、轻言取侮。”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祸从口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纠正自己不知轻重的说话习惯,免得因一言之失,惹来祸端。
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但是语言能成事,也能坏事,语言可以带来尊荣,也能招来祸患和耻辱。
春秋时,宋军与鲁军战于乘丘。鲁侯用箭射伤了将军宋万,并活捉了他。宋国后来通过外交手段要回了宋万。宋公挖苦宋万说:“我原来是很尊敬你的,可是你却成了鲁国的囚徒,我今后不再尊敬你了。”宋万听后怀恨在心,于第二年寻机杀死了宋公。宋公逞一时之兴,随意挖苦人,招来了杀身之祸。
历史上有许多言多致祸的事例。比如,汉将李陵孤军深入匈奴之地,陷入重重包围,终因矢尽粮绝而被迫投降。消息传到汉朝朝廷,大臣恐惧,汉武帝也食不甘味。司马迁在武帝召问时,直陈己见,替李陵辩护,想以此使武帝宽心,不料却触怒了武帝,认为他是诋毁当时作为主将的李广利(武帝宠妃之兄),将他下狱。不久,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司马迁只因多言而铸成终生耻辱。
由宋公和司马迁等人的言多必失,我们可以看出言语关系到个人的荣辱、事情的成败和国家的安危,因此我们应忍言慎语。
对你的敌人要言语小心,这是基于谨慎的原则;对于其他人要言语小心,这是为了尊严的缘故。一句话出口容易,但却从来没有可能将它收回去。谈话时就好像在立遗嘱:言语越少,纠纷越少。在不得要领的事情方面,讲话也要像面临较重要的事情一样。
说话不知轻重的人,另一个毛病就是喜欢随便说话,无论是不是该说的张嘴就来。事实上,不是什么话都可以对人言,说话之前,心里要有个小九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为其利用,后悔就来不及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压在心里不愿为人知的事情。同事之间,哪怕感情不错,也不要随便把你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诉对方,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与公司的事有关,如果你无意之中说给了同事,很快,这些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它会成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故事。这样,对你极为不利,至少会让同事多多少少对你产生一点“疑问”,而对你的形象造成伤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