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13小说网】地址:13xiaoshuo.cc
《忏悔录》
〔法国〕卢梭
《忏悔录》是法国作家卢梭的自传作品,写于1778年。
《忏悔录》,回忆了从他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彼得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
这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卢梭自信他比那些攻击和迫害他的大人先生、正人君子来得高尚纯洁、诚实自然,因而,一开始他就悲愤地向他的时代社会问道:“把和我同类的人群召集在我身边,让他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每个人都象我这样坦率地把自己的内心袒露出来,有谁敢说:‘我比这个人更好?’”
在《忏悔录》里,卢梭讲述自己“本性善良”,家庭环境充满柔情,古代历史人物给了他崇高的思想,“若能续续下去,当然会决定我一生的性格”。但是,社会环境的恶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也使他受到了沾染。他偷过东西、撒过谎,做过损人利己的事。他想以这样的叙述说明他著名的人性论哲理:人性本善,但罪恶的社会环境却使人变坏。
在这里,卢梭历数了他儿童时代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入世后所遭遇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不平。他愤怒地揭露那个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这部自传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另一方面,它对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也倾注了深切的同情。
《忏悔录》是以一种坦率的风格写出来的,卢梭这样说:“我以同样的坦率讲述我的美德与罪过,我没有掩饰半点坏处,也没有添加丝毫德行……我完全按本来面目把自己表现出来,或可鄙、可恶,或善良、慷慨、高尚,都一一按当时的真实情况来讲述”。卢梭企图以这种坦然的作风,表明自己高于当时虚伪的封建道德。而且,他是站在人性论的立场上,把自己作为“人”的一个标本来进行剖析、对自我进行热烈的赞赏的。“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世界古代名著导读》转载请注明来源:13小说网13xiaoshuo.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