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艺智慧》转载请注明来源:13小说网13xiaoshuo.cc
陶澍“以联自勉”
陶澍,字子林,号云汀,出生于公元1779年,湖南安化人。1802年,陶澍中进士,历任编修、给事中、安徽布政使、两江总督和太子太保等职。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诗人,其著作有《诗文集》、《陶渊明诗辑注》、《蜀车酋日记》等。
陶澍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屡试不中,便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虽然家中贫寒,甚至连吃饭穿衣都顾不上,父亲仍千方百计地凑钱来供他读书。陶澍自幼聪慧机警,很有志气。他从四岁开始读书识字时,就十分刻苦认真,对父亲教给他的内容,即使从晚上学到天亮,也要学通背熟。到他七岁去学校念书的时候,就已经把《论语》、《毛诗》全部背得滚瓜烂熟,尤以吟诗联对著称。虽然如此,到他去学校重新学习这两本书时,仍然认真钻研,力求更深一层的理解。也许正因为这一点,私塾老师后来曾对人说:“名义上他是我的学生,是我在教他学习这两本书,实际上我们是共同探讨,因为他在内容上的见解,往往比我还要深刻得多。”
有一天,村里一所新建的油坊开业。油坊老板是外地人,为了表示吉利,特地邀请了附近村中的一些文士来写对联,还邀请了不少村民前来捧场。
开始,这些秀才十分活跃,争相献对,并且都希望把自己的对联选上,不到半个时辰,老板手中便接到了几十副对联。
老板将文士们写出的对联一过目,多为“生意兴隆通三江,财源茂盛达四海”之类,庸俗不堪,没有新意。结果,他看了一副摇摇头,又看了一副摇摇头,直到看完最后一副,仍然摇摇头,没有一副中意的。
文士们见他们的“大作”都没有被选上,很不甘心,于是再次搜肠刮肚地去琢磨、思考。一个时辰过后,他们又献上了十几副,老板看了,仍然没有一副中意的。
老板有些失望了,文士们也再想不出什么新鲜的词语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稚声嫩气的声音传来:“让我也来献上一副!”
众人扭头一看,竟是年仅九岁的陶澍。
原来,油坊开业这天,因为陶澍的父亲也读过书,算得上一个文化人,所以也被邀了来。但他因荒疏多年,所以人虽然到了,并没有献对,生怕做得不好被人耻笑。这天,陶澍跟着父亲来看热闹。当他看到那些文士们献上的对子一副也未被选上时,便跃跃欲试,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父亲按住了。后来,他见那些文士到了文穷辞尽的地步,便趁父亲一时不注意,来到了写对联的案前。
父亲发现后,急忙上前拉他说:“你一个孩子懂得什么?这岂是你逞能的地方?”
老板见陶澍貌不出众,衣服破烂,又是个孩子,认为他不会有什么文才,因此也没表态。
那些文士见了,则更加瞧他不起,并风言风语地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李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