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说网【13xiaoshuo.cc】第一时间更新《才艺智慧》最新章节。
杨亿十一任校官
在我国北宋初年,有个神童杨亿11岁便应试赋诗,下笔立成,佳语惊人,为朝廷瞩目。宋太宗赵光义降旨,给杨亿授官秘书省正字,在朝廷负责校订群书,并赏赐他锦袍和朝笏。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立刻传遍朝野。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杨文逸在南唐时做过玉山县令。杨亿小时天资聪颖,机敏过人,从幼儿起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父亲教他朗读和背诵唐诗;母亲向他口授经书,几遍过后,杨亿就能准确而熟练地背诵出来。
杨亿7岁上学,很快就会写诗作文,曾写下这样一首《登楼》诗: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诗浅显流畅,清新形象,既表现了杨亿丰富的想像力,又体现了他童心稚气的天真可爱。
杨亿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年岁尚小,可才华横溢。他从小跟随父母交朋接友,待人接物,学得彬彬有礼,谈起话来引经据典,立论深刻,引据广博,成熟老练,常常令客人惊叹不已,对这个七八岁的孩子刮目相看。
杨亿七岁作诗,被家乡的人们称为“神童”到处传扬。但是,杨亿对人们的赞誉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学识,而是不断进取,孜孜不倦地阅读古今群书,触类旁通,温故知新,日积月累,因而学识变得日益丰富。
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杨亿11岁时,其文章才学已是远近闻名。有人把他推荐给宋太宗,太宗下诏让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前去考察看他的才学是否名副其实。张去华到了浦城,当场出题让杨亿赋诗,杨亿挥毫如飞,5篇佳作顿时跃然纸上。
张去华惊叹不已连忙禀告宋太宗,太宗信服地点头自语道:“果然名不虚传!”朝臣们也上章祝贺太宗皇帝发现了才子。第二天,宋太宗就下诏杨亿,说:“汝方髫乱,不由师训,精爽神助,文字生知。越景绝尘,一日千里,予有望于汝也。”宋太宗的意思是说,你才是个孩子,天资非凡,禀赋良好,掌握了语言文字。如此出类拔萃,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在成长,我对你寄予了愿望!宋太宗当即任命11岁的杨亿为朝廷秘书省正字。
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杨亿可以一边构思写作,一边与门人宾客饮酒、投壶、弈棋,谈笑风生,喧哗热烈绝不误事。腹稿一打好,只须片刻工夫,洋洋洒洒的千言大作便告完成。
杨亿思维敏捷、活跃,不但能诗善文,对对联也是行家里手,造诣非凡,至今仍留传着许多佳话。
相传杨亿少年时,见一群文人雅士吟诗作联,饮酒作乐,其中有人出了一联为:
李伯阳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联中的李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道教尊奉为道祖,著有《老子》。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贞索引》记载,“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此联悬出后,难倒在座所有的人,个个面面相觑,不敢作声唯恐贻笑大方。这时,杨亿走上前去,挥毫写出了下联,联文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13小说网】地址:13xiaoshuo.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