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13小说网】地址:13xiaoshuo.cc
《中国纪行》中译本序
张至善、张铁伟等同志翻译的阿里·阿克巴尔著《中国纪行》,我认为,是一部非常值得重视、非常重要的书。它完全能够同《马可波罗游记》媲美,先后辉映,照亮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道路。
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穆斯林的作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著名的《伊本·巴图泰游记》、《贝鲁尼游记》等书获得东西各国学者的高度赞扬,是众所周知的。阿里·阿克巴尔的《中国纪行》写成于1516年,正当中国明武宗正德十一年。过去不大为人所知。在欧洲,从19世纪起,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中国,第一次介绍此书者是张至善同志的父亲张亮尘老先生,但这已经是50年前的事情了。
《中国纪行》原文是波斯文,作者是哪一国人,似乎还没有结论。至于作者是否真正来过中国,学者们的意见也不一致。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此书本身。不管作者记载的是元代中国情况或明代中国情况,基本上都翔实可靠,栩栩如生。个别章节有一些荒唐的记载,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不足深责。此书记载了中国各方面的情况,地理、军队、宗教、仓库、皇帝宫廷、监狱、节日、教坊妓女、医疗、立法、学校、外国使臣和侨民、农业、货币、法律、剧场等等,简直是一部中国的百科全书。我们中国史书之多,水平之高,誉满全球。可是如果我们真想了解过去历史上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和烦琐细节,仍然感到缺少资料,我们迫切需要这样的书,特别是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按照心理学的规律,他能看到我们习而不察的一些东西。把这样的观察记载下来,传之后世,这样的书不但能帮助外国研究中国的学者了解中国,也能帮助中国人民了解自己的过去。从这个观点上来看,这些书,其中当然也包括阿里·阿克巴尔的《中国纪行》之价值,概可想见了。
我还想从另外一个观点来谈一谈本书的价值。我们一向被称作伟大的民族。但是到了近代和现代,外国人怎样来认识我们呢?我们自己又是怎样来认识自己呢?外国人认识我们,我们自己认识自己,都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如果划一条界限的话,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就是一条天然的界限。在这之前,在17、18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是有天才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当时他们向往的是中国,学习的是中国。但是殖民主义者一旦侵入中国,中国许多弱点暴露出来了。首先是中国力量不强。在信奉优胜劣败的欧洲人眼中,中国不行了,中国人不吃香了,中国成了有色人种,成了劣等民族。久而久之,他们忘记了曾经有一段崇拜中国文化的历史。而我们中国人自己也忘记了过去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志者要奋发图强,爱国雪耻。庸俗者则产生了贾桂思想,总觉得自己不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另一条界限。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感觉到真正是站起来了,腰板挺直了。绝大多数外国朋友对中国也另眼相看了。但是一百多年的习惯势力,余威未退。有贾桂思想者也不乏人,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四人帮”一伙。他们义形于色,振振有词,天天批什么洋奴哲学,实际上在他们灵魂深处,他们自己最有洋奴相,见了洋人,屁滚尿流,奉若神明。
到了今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必须教会青年人怎样正确认识外国,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决不盲目排外,我们承认外国有很多东西我们必须学习,但是我们也决不盲目拜倒在外国人脚下,认为月亮也是外国的圆。用什么办法来进行这种教育呢?方法当然很多,读过去历史上外国人的中国纪行,也是方法之一,而且我认为是有效的方法。现在回到阿里·阿克巴尔的《中国纪行》,我认为其中就有很多有用的资料。我现在按原书的次序先在下面列举几条,然后再加以分析。
在第三章里,作者谈到中国招待外国人时写道:
我们在中国内部旅行一百天,每天都热热闹闹,所有的必需品都能得到。
在第四章里,作者写道:
在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谁也不会表现出那样一种井井有条的秩序来。毫无疑问,如果穆斯林们能这样恪守他们的教规——虽然这两件事无共同之处——他们无疑地都能按真主的良愿成为圣人。
在第六章里,作者写道:
整个中国人,从平民到贵族都培养得懂礼节。在表示尊敬、荣誉和沿守礼节方面,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们相比……中国人非常守纪律,无人可以相比。
在同一章里,我们读到:
谁也不敢违反法律,向真主保证,这里没有夸张,都是事实……他们的法律和规章十分完善严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季羡林全集(第六卷·序跋)》转载请注明来源:13小说网13xiaoshuo.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