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全集(第六卷·序跋)》转载请注明来源:13小说网13xiaoshuo.cc
必须加强对东方文学的研究
spanclass="content-word-small"——《东方文学简史》代序/span
“东方文学”的来历和含义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不考虑,就觉得没有什么;如果仔细一想,就感到有研究的必要。一千多年来,我国总是把印度当作西方。唐代高僧玄奘从凉州出玉门关赴天竺,我们一直把这叫做“西天取经”,而现在印度则是东方的主要国家之一。梁漱溟曾经写过一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书中的西方也是指印度而言。鲁迅在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中,对欧亚文学都有介绍,特别是对印度古代文学评价很高。他指出:“天竺古有《韦陀》四种,瑰丽幽敻,称世界大文;其《摩诃波罗多》暨《罗摩衍那》二赋,亦至美妙。厥后有诗人如加黎陀萨(Kalidasa)者出,以传奇鸣世,间染抒情之篇。”但鲁迅也没有提出东方文学这个名称。事实上,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东方”这个名称,常常是在单纯的地理概念中加入了政治的内容,即指过去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等被压迫民族。早在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在论述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时,就指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列宁多次使用的“东方民族”的概念,也是指被压迫的民族而言。解放以来,我们常常把现在所说的第三世界,都称为东方。文学是不能脱离政治的,但我们使用的“东方文学”这个名称主要是一个地理概念,是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称。例如,日本不属于第三世界,是西方国家集团,但其文学仍属于“东方文学”的范畴。由此可见,“东方文学”的含义既单纯,又广泛,它说明了东方文学本身构成的复杂性。
在西方国家中,东方文学是不大受重视的,因为他们奉行的是“欧洲中心主义”。这种错误观点对我们也有很大影响。在我国,已经把东方文学列入高等师范院校外国文学教学大纲,这很好。但是,直到今天,我们有些同志,甚至在学术界有影响的同志,对东方文学的评价仍然不足。有个别同志,脑子里总看不起东方文学。西方国家奉行的欧洲中心主义,既表现在历史研究中,也表现在文学研究中。在他们看来,好像什么都是西方第一,东方则什么都不行。我们既不同意欧洲中心主义的观点,也不同意什么都是中国第一的说法。这些,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其实,西方人对东方的看法,也是有变化的。印度过去没有自己写的历史,是英国人写的。18、19世纪的英国人写印度历史时,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如对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的分析和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因为那时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故在一定程度上尚能重视历史事实。但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英国人写的印度历史则不同了,对印度极尽诬蔑、歪曲之能事,造谣、说谎,无所不用其极,把印度说得一无是处。在他们笔下,印度简直是一个极其野蛮而落后的国家,这完全是颠倒事实。
在西方作家中,有的对东方文学的评价还是比较公允的,如德国的歌德就是一个代表。歌德看了一本法译本的中国小说《风月好逑传》之后,准备据此写一部长诗。他说:他读了这部传奇后,感到“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他在回答“这部中国传奇在中国算不算最好的作品”的问题时,指出:“绝对不是,中国人有成千上万这类作品,而且在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的时代就有这类作品了。”(《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11—113页)对于歌德的意见,我们不能完全同意。因为他对一本在中国并不入流的小说,评价太高了。歌德对印度迦梨陀娑的名剧《沙恭达罗》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我们中国人讲的东方文学,不包括我们中国文学在内。但从世界文学的角度来看,应该包括中国文学。因此,我们对东方文学作出总的评价时,一定要把中国文学的成就包括在内,否则就不可能对东方文学作出正确的评价。
在评价东方文学时,我们坚决反对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受其影响的资产阶级学者的错误观点,但是也不能说东方什么事都是世界第一。国家不论大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创造和不足,都会对人类作出或大或小的贡献,也都要向别的国家和民族学习。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日本岛崎藤村的《破戒》等,从形式上说都不是中国或日本的古典文学的继续,而是向西方(包括俄国)文学学习而得来的。但这种学习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具有新的、伟大的创造。例如鲁迅的《野草》和屠格涅夫的《爱之路——散文诗集》都是散文诗,形式相近。但鲁迅的《野草》比之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集》,不仅思想境界要高,而且艺术性也强多了。比如《散文诗集》中的《会见》、《我怜悯……》、《当我一个人的时候》等诗,最后都写到坟墓,好像没有任何出路。而鲁迅的《过客》中,老翁虽向过客指示前面是坟,而小女孩却向过客指出前面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百合花和野蔷薇花。再如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从形式上看也受到欧洲文学,特别是英、法文学的影响,但又有杰出的创新。泰戈尔创造了一种比较新颖的体裁:把抒情诗与短篇小说结合起来。因此,他的短篇小说情节简短,篇幅不长,但容量很大,差不多都像诗那样优美动人,成为一种故事性不强而抒情气息很浓的散文诗似的新文体。他不是简单地学习欧洲文学,而是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都说明东方近现代文学确实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但又具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民族特点和伟大的创造。
欧洲文学也同样受到东方文学的巨大影响。伊索寓言,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安徒生、格林的童话等,其中有一些故事同印度的《五卷书》相似。究竟谁受谁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古希腊文学受印度文学影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说伊索寓言影响了印度文学,其根据不足;而印度文学通过波斯、阿拉伯而影响古希腊文学,则有路线可循。不仅东方的文学对欧洲有影响,东方的哲学对欧洲也有影响。
从东方本身来看,各国的文学也是相互影响的。中古时期,东方形成三个文化圈: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圈;二是以印度为中心的文化圈;三是以阿拉伯为中心的文化圈。这几个文化圈之间,也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1979黄金时代》《封神:开局一个凤凰分身》《逢君》【绝密小说网】《普通人,但传说级马甲》《任务又失败了》《疫病之上》《攻略男配的正确方法》《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
季羡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小说网13xiaoshuo.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