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帝王心腹》转载请注明来源:13小说网13xiaoshuo.cc
第二十一回和砷市井巧听民声乾隆筹谋鱼鳞石塘
乾隆在江苏的江宁(南京)、苏州、扬州三个繁华之都,游玩尽兴之后,前往浙江。船到杭州府,在杭州逗留数日,各种游玩,自不必说。巡游完毕,便到海宁,海宁乃杭州府一小县城,乾隆到来,全城轰动,张灯结彩,譬如过节一般。乾隆一入小城,住陈阁老私宅。
陈阁老,即雍乾两代相国陈元龙,海宁世家,此时已仙去。陈阁老宅名曰隅园,始建于明代晚期陈元龙曾祖陈与相。陈元龙拜相后,将它改建扩大,并把大门改为竹扉,又增建了“双清草堂"和“筠香馆",有皇宫内院之气派。宅院分东中西三条轴线,中轴线上有大门、仪门、轿厅、爱日堂、大楼、道士巾、外红槛杆、内红槛杆等,东轴线上有家庙、祠堂、寝楼、筠香馆、廊桥、双清草堂、藏书楼、大厨房、东陪弄等,西轴线上多为家伶戏班住房、库房等。厅前有假山数叠,名木几株,流水一脉,并有曲桥南通“双清草堂",园虽小而曲桥流水,山石卉木各具,环境幽静典雅,乾隆甚爱此中韵味。
乾隆来到海宁,自有深意,因此对和砷道:“和爱卿,明日朕有要事要决,不如你先去听听坊间的声音。”和砷明白皇上的意思,附会道:“正是,奴才正有此意,地方官员怀揣私意,只报喜不报忧,捡好听的说,未必能听到真心实意。”乾隆赞道:“真知我心也!”
趁着皇上休息,和砷便选了一套普通的衣裳,打扮齐整,俨然像个斯文商人,往街市而来。街上行人面露喜色,处处谈论乾隆的事,互相打听乾隆住在何处,明日行程,又问在哪里可以目睹龙颜。也有谈起陪同乾隆的纪晓岚,说他鬼才莫测,各种传说。和砷听了,心中隐隐不快,又仔细倾听,全无关于自己的见闻。
到了一路边一竹楼铺面,旗子上写个“茶”字,和砷漫步上去,这里的闲人倒是多,均竹凳竹桌,碗茶侍候。和砷坐下,要了茶,又要了茶点,却见前头一肥头胖面的人人大声说道,指手画脚,旁人侧耳倾听。和砷便问边上一客人,道:“这人可是在说书?”客人脸颊瘦削,留着山羊胡子,甚至精神,摇摇头道:“不是说书,就是闲扯,他见这么多人听,就当说书说开,哗众取宠罢了。”和砷仔细一听,原来正说到乾隆与陈阁老的传闻。胖头说道:“陈阁老名曰陈世倌,后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与雍亲王一家常有往来。这年,恰好雍亲王和陈阁老的两家夫人分别生了孩子,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某日,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当送出来时,陈家老少个个目瞪口呆起来,自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小丫头。陈阁老掂量出此事性命攸关,劝全家忍气吞声算了。那换入王府的胖小子,就是后来的乾隆大帝……”
胖头说到此处,众人“嘘”地一声,惊讶中带着恍然大悟的神气。胖头更加神气道:“众位客观也许不信,但你想,这已经是乾隆五次下江南了,四次都住在陈阁老宅园,停驾暂住为什么呀,是看望自己的亲爹亲娘,帷幔祭牌。”
众人小声附和谈论道:“正是,要不然到我们海宁这小地方作甚!”又有人问道:“那个被换出来的公主呢,有着落吗?”
胖子一拍桌子道:“这个问题有水平,有水平呀!这位皇家的金枝玉叶,被陈家抱回江南后,好好抚养,长大后嫁给了大学士蒋廷锡之子蒋溥。这蒋家是常熟的大姓,雍正女儿所住的那栋楼,常熟人就叫做“公主楼”。不信你们去常熟问一问!”
众人又惊叹胖头无所不知。有人不服道:“你怎可知道那么仔细,有鼻子有眼?莫不是瞎编的?”
胖头急了,撇嘴道:“我近亲在朝廷当官,耳目通灵,我亲眼见过皇上祭拜陈家牌位,你们信不信呢?”
众人“嘘”地一声,道:“你要有这身家,不混个差使,还有功夫在这儿贫嘴!”
胖头摇头道:“你们不信世上有人就不愿当差,就愿做平头百姓,每日里来这儿喝茶论道的?今儿让你们开眼了,我就是这么一人,不求富贵,只求快活。你们不信我,没有关系,我淡薄名利,不求虚名。有一个问题,陈家有乾隆亲笔题写的两块堂匾,一块是‘爱日堂’,一块是‘春晖堂’,这不是我吹得,就是正儿八经挂着的,你们知道这有什么意思么?”
众人摇头道:“当今圣上喜欢到处题匾,哪有那么多意思。”
胖头轻蔑地撇嘴道:“就知道你们无知,‘爱日’也好,‘春晖’也罢,用的都是唐朝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典故。乾隆若不是陈家之子,谈得上报答父母如春晖一般的深恩吗?”
众人一听,又信了,道:“这倒有点意思,有点意思,你还真有点能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