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说网【13xiaoshuo.cc】第一时间更新《艺术考古(上)》最新章节。
“宗教是由于相信和崇拜超自然的神灵而形成的对自然和社会力量的一种歪曲、虚幻的反映,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意识形态之一”。宗教产生于人类自我意识觉醒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初是以“万物有灵”观念和巫术形式出现的。古代人类试图通过祈祷、祭祀或巫术等形式来影响主宰自然界的各种神灵,达到避免灾难的发生、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料等美好愿望。进入阶级社会后,宗教在成为统治阶级麻痹下层民众斗志和反抗精神的重要工具的同时,也是下层民众为解脱现实生活的苦难的一种精神上、心灵上的寄托。中国古代的宗教主要由以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和占卜、巫术之类迷信为特征的原始宗教;以养生练气、追求长生为目的的道教;以虚无出世、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基本内容的佛教三部分组成。
艺术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和宗教都诉诸人的精神生活,并且以各自的方式去解释人类生存的意义和目的”。宗教与艺术又同属于意识形态,都能激发人类内心的强烈情感。宗教以教义和信仰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世界观的形成;艺术以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思想感情。但史前时期,艺术与宗教是混融在一起的,人们把一切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想像成是由无处不在的神灵主宰的结果,从而用诗歌、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作为某些仪式表现原始宗教崇拜,正如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指出的:“对于野蛮人,一切都是宗教,因为野蛮人恒常都是生活在神秘主义与仪式主义的世界里面”。进入文明社会后,原始宗教逐渐被人为的道教、佛教所替代,艺术与宗教开始分离,但却没有隔绝,一方面,艺术世界除了继续表现神灵题材外,出现了世俗生活的内容;另一方面,“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像;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在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艺术与宗教就是如此密切地、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艺术在它的起源中,在它的萌芽时期,似乎就是与神话联结在一起的;即便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它也从未完全摆脱神话和宗教思维的影响和力量”。
“宗教艺术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义理,跟宗教仪式结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艺术。它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与艺术形式的结合”。宗教艺术品就是宗教思想观念与艺术创作的结晶。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宗教艺术品或者是宗教观念影响下的艺术品。透过这些艺术品的内容和形式,其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隐含着古代人类对生存的渴望、对生活资料和人类自身繁衍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对长生不死的向往、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寄托等等复杂的情感。
(一)艺术考古学为探索中国古代宗教的起源和发展规律提供科学的研究资料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混合的形式,艺术、宗教、哲学、科学、伦理等等都还未分化出来。原始艺术,无论是歌舞还是岩画、雕塑,绝不是单纯的艺术活动,还是巫术或宗教活动,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一种传授知识的教育活动,一种交流信息的交际活动,甚至还可能是一种生产活动。史前人类在举行宗教活动时,用诗歌、音乐、歌舞、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加强仪式的效果,这是非常频繁和常见的,只可惜能够保存至今的仅仅是很少量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品。史前宗教艺术品大都是巫术仪式、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的产物,鲁迅先生早已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现象:“画在西班牙的亚勒泰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十九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画的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这类岩画的创作动机并非为了观赏,而是一种与原始巫术和宗教有密切联系的行为。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的泥塑女神群像,“规模宏大,形象逼真而神化,雕塑艺术甚高,同时以各类鸟兽动物神陪衬,并陈设造型考究的陶祭器”。这份珍贵的有关远古时期宗教的资料,把宗教偶像崇拜的历史,提前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史前新石器时代。陕西西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出土的绘有人面纹、人面鱼纹和鹿纹的彩陶盆,都是作为葬具瓮棺的盖子,底部往往有意凿出小孔,被认为是给死者灵魂留的出入口。良渚文化遗址和墓葬出土的琮、璧、钺、冠形器、三叉形器、锥形器等玉器,大多器表雕琢精细的兽面、人面或神人兽面纹。这些失去了实用价值的玉器,是为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精神生活服务的,涉及到原始宗教的祭祀权、与天地沟通的巫权、神权、财富的分配权等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王室贵族进行祭祀的礼器,其表面铸饰的饕餮、夔、龙、虬、犀、号鸟、兔、蝉、蚕、龟、鱼、鸟、凤、象、鹿、蛙及牛、羊、猪、马、虎、熊等众多写实或抽象动物形象,与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蚌塑龙、虎、鹿图像、史前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纹,都是巫师沟通天地的助手。这些祭祀礼器成为宗教艺术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物品除了自己的祭祀用途之外,它们还有多种涵义,本身蕴藏着某种更重要的东西——它们按自己的方式反映某个人民、某个国家及其文化的历史具体生存的本质方面。艺术从来不能以一种涵义去解决为某种社会力量或思想服务的问题,它总合地、多方面地反映世界”。这些玉器和青铜器是阶级分化后,被统治阶级上层所独占的代表社会等级身份的宗教礼仪用具。狞厉的动物形象,制造出神话自身威慑奴隶的恐怖气氛。
道教,根植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东汉中叶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便是早期道教的两大派别。汉代,黄老道家思想、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方术、谶纬迷信和对天帝、鬼神、祖先崇拜及祭祀等巫占之风盛行,反映神仙思想的艺术题材,在秦汉时期的艺术作品中曾大量出现。铜镜、漆器、帛画、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作品上都有道教思想的丰富内容,表现道教宣扬的“体道成仙”画面,一般分成羽化升天图、仙府天境图、仙游图、谶纬图和祥瑞图五种类型。羽化升天图主要表现墓主人在人面鸟等瑞禽的引导下,在龙、虎等瑞兽的护卫下,或乘驭龙、虎、鹤、鹿等神兽仙禽,或驾驭鹿车和苍螭之车,或徒步向着象征仙境的天门进发。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室壁画和山东嘉祥武氏祠的东汉画像石都有这种画面;仙府天境图以西王母为主角,汉代人认为她手中掌管有不死之药,有使人不死的神通,与她一起出现的常常有月中的蟾蜍和玉兔,是捣“不死之药”的灵兽。此外,还有灵芝、三足乌、九尾狐、天门(阙)、大司、凤鸟、日月神、仙人、谷仓、鳌山、扶桑树、云纹、山形纹、柿蒂纹、莲花、柱铢、白雉、离利等象征仙境;仙游图是仙人驱车驾驭龙虎等自由自在地在太空漫游;谶纬图和祥瑞图主要是一些祥瑞的羽人、凤鸟、龙、虎、麟、鹿、鹤、三足乌、九尾狐、玉兔、蟾蜍、龟、野兔、扶桑、萱草、神鼎,以及神荼、郁垒和方相氏驱邪辟疫、仙人采食图和天象图等。这些艺术形式,为后世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千姿百态的图案内容。以扇、鱼、水仙、蝙蝠、鹿等作为善、富裕、仙、福、禄的象征;以莺、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龙凤等分别象征朋友、长生、不老、君子、辟邪、祥瑞等。这些祥瑞装饰纹样建立在原始神话思维的基础上,遵循的是象征类比的推理模式,寄托着人类非理性的依赖心理。
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不同,佛教是从印度输入的。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动荡不安,三国鼎立、司马氏篡权、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晋室东渡……一连串的政治事件和军事冲突,冲破了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为逃避残酷的现实,人们需要在精神领域找到新的寄托,从此,佛教奇迹般地生根于中华大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蓬勃发展起来。隋唐时期,佛教进入创宗立派的新阶段,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宗派林立、学说纷纭。佛教文化被深深地融入传统的民俗文化之中,表现在神圣的寺庙向民众开放、组织社邑和庙会、民间的传教活动——俗讲与变文的普及等,佛教形态被中华文明接受,并转化成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之后而被广泛地传播,并使佛教能从以宗教为幌子的文化实质上去陶冶中华民族的心性与抚慰他们的人生。宋、金时期的佛教,虽然在宗教哲学思想方面的发展已成了强弩之末,难以有新的建树,但却在广大的民众百姓队伍中,掀起了世俗化的波澜。佛教文化通过评话小说、唱词讲本等俗文艺的形式,出现在勾栏瓦肆间和市井乡村。佛教无限度的大众化、通俗化,丧失了佛教文化的本源价值品格,与古代汉民族传统的民俗信仰、民间崇拜合为一体,与迷信、巫术等同。
四川彭山东汉崖墓出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顶点中文网】《黑之书》《上流玩法》【晴天小说网】【格格党】《雪霁春明》《神话:灵性支配者》《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新思路小说网】《又逢君》
天才一秒记住【13小说网】地址:13xiaoshuo.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